当“鸡汤”撞见“反鸡汤” 仿佛一场“互相伤害”?

2016-10-21 09:39:10 [来源:中国青年报] [初审编辑:欧小雷]
字体:【

(四)

“许多人说选择北上广的原因,是发展机会好。但他们说的发展,实际上指的就是打工。”

北上广机会确实多,“工作”的概念也更宽泛,有事做有收入,就是有工作,只要做得好,就有提升的空间。不像小县城,只有考上公务员或是“事业编”,才算有工作。

让我们从深层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一下“打工”:其实人人都是在为自己打工,为自己内心的需要——或钱、或权利、或声望,是内心的需要将人引到一个跑道上,从此奔跑不息。有人清楚自己在为啥而奔跑,有人却感到身不由己、似乎内心有股看不见的驱动力,那可能是潜意识需要,比如无休止地追求被认可、回避孤独和寂寞,等等。

劝大家关注内心,体察需要。当“身不由己”越少,离真正的内心渴望就越近,给人“打工”的被动感就越小,活力和创造力则越能焕发,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感就越强。这是存在主义心理学教给我们的。

“喜欢一个人就去表白,万一成备胎了呢!”

“你要是喜欢一个女生,就好好学习。找个好工作挣好多钱,等她结婚的时候你多出点份子钱。”

“别说我很好,我很好为什么你不要。”

“我的意中人是个盖世英雄,有一天他会踩着七彩祥云迎娶别人。”

乍一听,是调侃,是自嘲;细细感受,像一个受伤的孩子,一边舔着伤口,一边在警告路人……不过,被拒绝后留下创伤,做如此反应,可以理解。

这般自嘲和调侃,又是在主动刺破那个恐惧,将脆弱晒出,好比将内心那只黑黑的壁虎“啪”地摔在地上,直视、攻击、粉碎之,不再压抑或者否认,似乎准备要来一个有力量的转身。

“你努力过后才发现,智商的鸿沟是无法逾越的。”

“比我聪明的人还在努力,我努力还有什么用。”

“成功=99%的汗水+1%灵感”之所以作为励志鸡汤代代流传,因为它令人感觉成功可以自控,就看努力还是不努力。它与成功学异曲同工:提取出可控部分并过度夸大其作用、故意忽略人的天赋素质等基线数据,忽悠人到头脑发热,直至认同追随。

它被信奉至今还有一个重要原因:它正中人下怀——人人渴望被认可,谁都不愿被否定。所以,老师从来都是这样对家长说:“你的孩子很聪明,但不努力。”即孩子成绩不好是他自己不努力,而不是基因有问题,家长听了如释重负,焦虑下降。

有一个事实:人是多样复杂颇具个体差异的,智商确有高低之分。承认差距,停止自欺,接纳不同,需要勇气。

还有另一个事实:尺有所短寸有所长,“每个人生来都自带粮草与地图”,没有一个人仅有短板。所以要找到自己的长板,也许它已初露端倪,也许还在潜伏状态。

总之, 取长补短易成邯郸学步,扬长避短才是人生正途。

“我们听了许多道理,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。你不能解决问题,就会成为问题。”

上半句谬论:如果听听道理就能过好一生,那你就把四肢和大脑都还给上帝吧!

下半句精彩:世界就是充满了矛盾和问题,人生来就是在解决矛盾和问题中进步,如果你干啥都不成,就会有人来解决你——找你谈话,甚至炒你鱿鱼。